近日扬帆优配,深溪社区村民刘理鹏透露了一个让人欣慰的消息:他的同乡小伙和仙门城女友,正认真地筹备婚事。刘理鹏说,这变化太明显了。“以前他们偷偷摸摸,不敢公开,就怕惹麻烦。现在呢?两社区和解了,那层‘窗户纸’捅破了,他们俩正在筹备婚礼,大张旗鼓。”
刘理鹏感慨:“以前是‘不敢’,现在是‘理直气壮’,这不仅是他们俩的喜事,更是社区关系改善的缩影,是文明进步实实在在的体现。”
原来,就在前不久,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一场等待了百余年的“握手言和”终于到来——仙门城和深溪这两个曾因水源争夺结下“互不通婚、互不来往”祖训的村庄,正式冰释前嫌,携手翻开睦邻友好、共同奔富的崭新篇章。
百年不来往的“祖训”在这一页画下句点,而移风易俗的笔锋轻轻落下——深溪与仙门城紧握的双手,为文明乡风润南粤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百年来代代相传
“互不通婚、互不来往”
听说仙门城和深溪社区这两个“老对头”社区终于握手言和,要结成友好社区了,村里的赵伯乐得合不拢嘴,“这事放我年轻的时候,想都不敢想。”
深溪社区与仙门城社区虽地理相邻,但在百余年前,两个村庄因争夺水源爆发激烈冲突,自此筑起无形高墙,“互不通婚、互不来往”的祖训代代相传。
那么,这个祖训是怎么代代相传下来的呢?
“两个村的历史积怨,归根结底,是资源争夺的苦果。”在深溪社区从事会计工作的刘文标对南都记者感慨道。他回忆起那段尘封的往事:仙门城和深溪,曾经同属一镇。追溯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那是个靠天吃饭的纯农业年代,水源就是命脉。就因为争那点关乎生存的水源和山地,两村之间,从口角到冲突,矛盾越结越深。最终,双方立下了“互不嫁娶、互不来往”的规矩,将两个村子隔开,这一隔,就是百余年。
赵吉裕祖辈都住在仙门城,自己也在这里出生长大。他记忆里,自从两社区闹矛盾后,通婚的事就几乎没有了。即便真有年轻人情投意合,也绝不敢声张,都是偷偷摸摸,瞒着双方家庭。为啥?还不是怕触了那根高压线,惹得家里鸡飞狗跳,更怕因此彻底得罪了对方社区,把关系彻底搞砸了。这种忌讳,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两个社区之间。
“这几十年来扬帆优配,两村联姻的新人极少,办婚礼也是偷偷摸摸的,不好意思公开。我觉得这个影响最大!”刘文标说。
刘理鹏小时候,长辈们讲故事似的,时不时给他描绘深溪村人的“黑历史”,对自己多少有些影响。长大后去深圳曾服过兵役,在当地接触到同乡人,想多聊几句,可一听到对方说起老家是仙门城的,话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触了什么“雷区”。再后来,接触多了,随着年龄增长和实际接触,“了解到他们也有各自的苦衷。”
赵锡雄作为仙门城社区的党委委员,看着两个社区这些年磕磕绊绊,心里总不是滋味。他总结说,经济上,这“老死不相往来”的劲儿一上来,生意上的合作就卡了壳,人来人往也少了。民生方面,影响最大的就是年轻人的婚嫁,多少对有情人因为社区这层“身份”,只能把感情埋在心里,要不就偷偷摸摸。文化上呢,偏见一天天加深,这“心墙”也就一天天厚实起来,隔阂自然越来越深。
多元共治化心结
“第一反应是高兴”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两个社区之间的往来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经商或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与联系。“以前两个村一起做生意的情况不多,但现在大家在外面工作,接触反而多了。”刘文标说。
“首先得让两村真正和解,区、镇两级政府在大方向上先定下了基调。光是协调就忙活了半年,大大小小开了十几二十次会。”刘文标说,工作组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围桌恳谈,同时联系在外乡亲社团,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谈到经验,刘文标认为,要真正化解潮汕地区的历史积怨,必须将宗族文化与乡贤文化有机融合。为解开这一心结,潮南区组织近百名社区“两委”干部和理事会成员反复座谈协商,巧妙地以潮汕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搭建起沟通与信任的桥梁。
“我们村设有宗祠理事会、风景区理事会、福利会等多个自治组织,它们代表了不同群体的声音,在协调矛盾、凝聚共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他说。作为村中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民间组织,理事会成员由村里德高望重、口碑良好的村民担任,主要职责包括召集群众、参与村级重大决策。“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与耐心解释,村民普遍表示理解和支持,几乎未出现反对声音。”
赵吉裕第一次听说两村要和解,大概是今年三四月间,“第一反应就是高兴”。他说,和解之后,再去面对对方村的人,感觉真的不一样,那种无形的、让人别扭的心理隔阂,好像一下子就淡了。整个村子,空气都仿佛轻松了不少。
刘理鹏对南都记者提起,这些村子间的恩恩怨怨,他自小耳濡目染。他有个好友,与对方村庄的姑娘交往时,如同做贼一般,总是遮遮掩掩。然而,最近政府介入调解,现在那对年轻人不仅高高兴兴地筹备着婚礼,还把喜讯昭告天下,大张旗鼓,完全没了往日的芥蒂。
如今,刘理鹏在深溪社区深耕电子元器件的生产,仙门城则有充电器的业务板块。最近,随着两村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刘理鹏看到了新的可能。他开始积极筹谋,打算和仙门城联手搞点新花样。“在供应关系等方面深化合作,就是个很好的起点,”他说,“我们可以把合作做深,这不仅仅关乎生意表层。”
合力建设旅游区
“为两地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矛盾的圆满化解也成为两个社区“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助推器。仙门城社区与深溪社区立足长远,将精神层面达成的新共识、形成的新风尚,迅速转化为共谋发展的澎湃动力。
国家3A级旅游景区翠湖旅游区由仙湖风景区与深溪翠峰岩景区组成,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此前因分属两社区管辖,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此次借着矛盾化解的契机,双方决定打破地域界限,将仙湖风景区与深溪翠峰岩景区整合升级,合力建设“翠湖旅游区”。通过统一服务标准、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底蕴、完善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将其建设成为展示潮汕地区民俗文化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为两地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刘文标说,深溪和仙门城都是出了名的侨乡,在粤港澳三地都有分量。未来,可以利用这影响力,促进华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另外,可以把两边的旅游资源整合一下,打造独一无二的特色线路。说到根儿上,为了长长久久地友好下去,两个社区还打算成立个联谊会,专门管村民间的小摩擦,防微杜渐,建立一个让大家都服气、和谐的解决机制。
赵锡雄则展望道,两社区未来的合作蓝图相当广阔。在旅游方面,资源整合是关键,要把双方的特色景点、体验活动都串联起来,共同打造一张亮眼的旅游名片。同时,土特产的相互推介也必不可少,让一方的美味或手工艺品在另一方找到知音。更令人期待的是,合作还将延伸到手工业、电子、电商乃至针织品等多个领域,通过互相宣传,激发彼此的潜力,实现共赢。
刘理鹏回忆起往昔,两社区间的紧张对立仿佛还在眼前,尤其体现在老一辈人中。但他也清楚,年轻一代早已不那么在意。现在他自己也成了家,有了孩子。“我希望年轻一代能彻底告别过去那些纠葛。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未来的关键,是咱们得携手发展,一起往前奔着好日子过。”
采写:南都记者 张思琦
图片来源:文明汕头公众号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扬帆优配
秦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